查看原文
其他

骄傲!“嫦五”奔月路上的北化力量!!!

新媒体工作室 北京化工大学 2022-03-20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看到嫦娥五号飞上苍穹,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我校一名老师专门为此赋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们的心情:“三生有幸为华夏,又送嫦娥到月宫。”



激动人心的时刻

更值得我们骄傲和感动的是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的背后

也有我校三位校友的付出

他们是胡绍华、冯振华和刘青烽


校友风采

胡绍华(左一),我校1999级机械专业4班校友,

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刘青烽,我校1999级机械专业4班校友

冯振华,我校1999级机械专业1班学生,

现就职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建功有我,北化人说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升空的前夕

学校官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

采访到了三位校友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追梦故事

和对学弟学妹的深情寄语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三位校友都感念于北化对他们的培养。毕业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的校训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着北化人的青春与智慧。


胡绍华说,在北化求学期间,他非常荣幸地成为了杨卫民教授的学生,杨老师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的毕业设计是趴在板子上用铅笔一笔一划画出来的。尽管现在CAD等专业制图软件已经普及,但他还是怀念那段时光。正因为有了在北化积累的丰富知识,所以工作以后上手很快。母校“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的校训也一直深深激励着他,激励他以工匠精神助力中国航天事业。



冯振华表示,北化是他实现儿时梦想的起点。他从小就对机械类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在报专业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求学期间,学校严谨的教学氛围和师长的谆谆教诲对他的专业学习和人生成长帮助很大。特别是在读研阶段,导师冯连勋教授在他专业方向选择和学术研究方面给予了无所不至的关怀。


刘青烽在我校读研期间,学习的是关于流场仿真研究方面的专业,为他今后从事流体机械工程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说,在北化读书那些年,学习的知识是外在的,涵养的科研精神是内在的。学校的育人环境和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他学会了我如何正确的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任何时候都要笑着面对和勇敢迎接挑战,这些东西都是受用终生的。


尽管已经毕业多年,三位校友也在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每每看到母校的科研进展和学弟学妹们的风采,他们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作为“老学长“,他们有话对你说。


胡绍华:大学时光非常珍贵但又匆匆易逝,因此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多读书、多探索、多实践,开拓视野,为人生积蓄动能。希望学弟学弟们既有“仰望星空”的梦想,又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明天是属于你们的。
冯振华:希望同学们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成为扎在书本里出不来的“书呆子”,适当的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对你们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要一直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谦虚谨慎、严谨细实, 向优秀的榜样看齐。
刘青烽:相信大家都听过“文理兼修”“文武双全”这样的表述。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涉猎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更加综合全面地成长。祝愿大家都能无惧风雨,自在前行。

一枚火箭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彼此协调配合才能一飞冲天。中国航天人也是如此,为祖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他们扎根在不同的岗位,刻苦钻研、默默付出。我们骄傲,这些成就的背后也有北化人的身影。

70、80年代的他们,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步步铿锵地走向时代的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中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鼎立在时代的潮头之上。

90、00年代的我们,不负美好时光,正乘风破浪、迎头赶上,积累丰富学识,练就扎实本领,循着前辈和榜样的足迹,为着有一天能以青春的名义接过他们肩上的使命与荣光。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加油吧!北化追梦人。




图片|受访者 部分来自新华网、央视新闻

责编|冯颂雅

美编|冯颂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